南安八通關,南橫東段沿山行《台灣.用騎的最美》

南安八通關,南橫東段沿山行《台灣.用騎的最美》

闊別六年,南橫的山水是否依舊?

重返睽違六年的南橫,我們是非常激動的;而要單車環球、把台灣當為第一站的佳誠,已完成北、中、新中橫,獨缺的就是南橫,因此,我們在初來橋往新武呂溪上游南橫看去時,內心都是熱血彭湃!

----------------------------------------------
7/14 update
花了三周終於做好這長達17:46影片,昨夜已經上傳youtube,影片完整記錄了我們前往拜訪八通關越道、南橫東段以及中央山脈東側的布農族部落過程,再次分享給您~




----------------------------------------------
前言:

本篇遊記與前一篇 縱橫山海太魯閣《台灣.用騎的最美》 同樣都是騎訪原住民部落的三日遊記,內容長而且有較多註解,請先欣賞一段1:48簡短影片,若覺得有興趣,再繼續往下瀏覽喔!

此篇遊記許多照片是由好友阿諾所拍,提供了不同的角度,由於不另行在照片註明,因此先在此致謝。



------------------------------------------------------------------------------
在以往的印象,布農族是屬於高山族群,個性不愛出頭幽默隨和,與台灣較北邊的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強悍性格不同,日治初期較少有跟日方衝突,因此讀著跟原住民有關的文獻書籍,多是紀錄諸如1930年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1914年太魯閣事件(太魯閣族)等事蹟為主。

第一次有明確印象是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布農族人被日方利用誘殺賽德克族的姊妹原事件,一開始,無法理解為何會有這樣在同土地上互相殘害的事情發生,但這個不太好的感覺,早在去年一趟由霧社騎到武界的行程,實際接觸沿途賽德克、泰雅和布農族朋友後,已經淡然理解,就如Toby最近有感而發的說:

「騎單車讓我看見台灣的美,騎進部落讓我了解台灣的歷史。」

經過多次拜訪部落,讀了更多的相關書籍,我們瞭解這些都有其時代的背景,不能以單一個面向就論定是非,我們需要的是瞭解這些歷史,瞭解這些因果,瞭解部落族人的生活智慧,省思於自己面對的環境,培養較好的思維和邏輯面對現代局勢。

事實上,日本人在1914年圍剿了東部太魯閣族後,挾著勝利的餘威也開始對中、南部原住民收繳賴以為生、作為防衛的槍枝,布農族人受到壓迫後開始群起抵抗,抗日事件頻傳(註1)一直持續到1933年,這期間,日人修整了清代開通的八通關越道路(註2)以及關山越嶺警備道(註3),縱橫於中央山脈的布農族人,因此受到南北夾擊,最後才歸服於日本的統治。

布農族驍勇善戰崇尚自由,只要自己的權益或生活被干擾就會想辦法解決,且不惜以武力爭戰來保衛自己的家園,布農族人對日本人統治的抵抗,在日本完全統治台灣後多年並未停止,甚至延續到1941年(日本戰敗前4年)都還發生內本鹿事件(註4),抵抗日本蠻橫的移居政策。

前面雖說布農族屬於高山族群,但近代因戰亂、政治等因素,布農族人已經遷居於中央山脈兩側,這次的行程,就是要探訪中央山脈西麓布農聚落,並淺探八通關越道東段前段-鹿鳴古道,以及造訪前身是關山越嶺警備道的南橫中的部落,由於南橫目前尚未通車,因此最終點設定在目前布農族海拔最高的部落-利稻部落。


註1:

布農族抗日

日本自1895年開始統治台灣,由於沒有殖民經驗,為了將資源集中於統治平地,對於山區原住民初期採懷柔政策,攏絡其感情;而另一方面同步設置隘勇線推入山區來防堵原住民侵擾。

平地收服後,開始陸續派出測量隊及探險隊深入山區,調查原住民生活領域,族群分類,以及資源分布。為取得山區資源得先削弱原住民勢力,佐久間總督開始推行五年理蕃計畫,沒收原住民賴以保衛家園和打獵取得肉類營養的槍枝彈藥,由於官方沒收槍械的舉動嚴重影響生計生存,引起布農族人極大憤怒反彈,紛紛起而對抗,以下即是布農族人對抗日本人統治所陸續發生的抗日事件,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車友,可以將各事件以關鍵字搜尋,即可獲得更完整詳盡的資訊,在此不做贅述:

大分事件
霧鹿抗日事件
逢坂事件
大關山事件
檜谷事件
清水事件
新武路事件
六龜里事件
丹大事件

(資料參考:網路文件、台灣大百科全書、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維基百科)

註2:

八通關越道路

1874年牡丹社事件,清政府開始重視台灣後山治理,依北、中、南開闢道路通往東部,其中八通關古道即為由竹山通往玉里的「中路」。進入日治時期,為掌控此區原住民活動,日人於1919年重修八通關古道,竣工於1924年。雖然都是橫越中央山脈且以八通關為名,但八通關古道日治時期與清朝時期實際路線不盡相同,現今大家熟知的路線是以日治時期的「八通關越道」為主。

(資料參考:玉山國家公園網站、維基百科)

註3

關山越嶺警備道

關山越嶺道為早期生活於高雄與台東交界山區的布農族支系—巒社與郡社群祖先輾轉遷徙的路線,後於日治時期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因理蕃計畫而修築為推進山區控制原住民的「關山越嶺警備道」,全線共設32處駐在所,並配置有砲台,戰後國民政府循其路線開闢為南部橫貫公路。(摘寫自林務局台灣山林悠遊網)

註4

內本鹿事件

收服台灣大部分布農族領域的的原住民後,日本人逐步將位於台東深山卑南溪上游內本鹿地區布農族人遷至低海拔地區以便於管理,不過遷到新居地後不幸發生瘟疫,死去許多族人,有些族人認為是因遷村遭受惡靈懲罰,於是決定遷回內本鹿。

為抗拒日本人不蠻橫的對待,以布農族人Haisul為首,帶領族人進攻日人的駐在所,斬斷日人聯絡交通的吊橋逃往山上,之後遭到日方追擊圍捕而處死,事件平息後,內本鹿地區的族人全部被強迫遷至山下,也就是現今的台東延平鄉鸞山、桃源等部落。

此註解除參考網路文件外,亦參考原民電視-百年血淚被遺忘的戰役「內本鹿事件」而撰寫。


大致瞭解布農族近代概況後,再實際看這次規劃的方向就會比較清楚,
我們路線集中在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靠中央山脈側,

透過火車接駁由玉里騎車出發,先去看看屬於山地鄉的卓溪,然後再經玉里往南安方向走一段屬於八通關古道東段的鹿鳴古道;接著進入南橫公路,拜訪沿途的布農部路,折返於海拔一千公尺的利稻,下山後經海端鄉去拜訪延平鄉及鄉內的紅葉部落。

由於要保留多一點時間在部落逗留,因此路程分為三天進行:

Day 1 玉里-卓溪-鹿鳴古道-池上
Day 2 池上-南橫/利稻-鹿野高台
Day3 鹿野高台-桃源部落-紅葉部落-鹿野

南安八通關,南橫東段沿山行《台灣.用騎的最美》
這些路線以前大部分走過,而這次是以串起東部布農部落,
發覺途中以前未看見的美景,重返美徑發覺新路線,因此我們是特別的期待。


完整圖文:

blog:台灣.用騎的最美
takemehome96 wrote:
闊別六年,南橫的山水...(恕刪)



感謝你們分享台灣原住民歷史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該珍惜這片土地資源與族群間和諧,
很開心也搭上這班滿載歡笑的兩鐵列車喔!
南安部落的稻田真是美麗! 透過Eddie大的筆觸~彷彿~我也親臨現場一樣!
真是舒坦!
欣賞Eddie大的文章就是一種享受,彷彿身歷其境!

二十年前曾經以機車環島走過一次南橫,期待再次造訪的時機。

五分奉上!
還沒看完但請容我先向EDDIE大哥致敬,這已經不只是遊記而是深度閱讀台灣後,
理應出版印刷出來留存的書,而且你們是用對這塊土地最友善最環保的方式~
「騎單車」來介紹它,更令人欣賞,這篇終於有EDDIE大哥的身影,
你身材這麼精壯應該要常上鏡頭的,
和TOBY站在一起簡直是中年無敵精實無比模範夫妻檔
很佩服單車環球旅行的馬來西亞車友吳佳誠先生,
希望他旅途平安順利,帶著台灣滿滿的祝福前往下一站~
takemehome96 wrote:
闊別六年,南橫的山水...(恕刪)

j.r.chang wrote:
感謝你們分享台灣原住...(恕刪)

很高興在火車上遇到也在南橫遇到您,
六年前去南橫途中認識的車友現在一直都在聯絡,

我想跟您這麼有緣,未來單車路上再相遇的機會一定很多!


台灣.用騎的最美

kc yang wrote:
南安部落的稻田真是美...(恕刪)

個人很偏愛南安,去過好多次呢!
其實那裏稻子收割後也有不同的風貌,Kc兄可以排個行程走走~

建葛格 wrote:
欣賞Eddie大的文...(恕刪)

謝謝建葛格加分,
還真沒想到騎很兇的您沒以單車騎過南橫,
不過以這次走過後的感想,東進、西進不越嶺其實也很棒,
我們下一次一定會去試試西進,屆時會再分享到01~


台灣.用騎的最美

vikyhu wrote:
應該要常上鏡頭的...(恕刪)

能讓另一半騎在前面是一種榮耀,
這次有好友幫拍,是老婆願意讓我出現一下....

騎訪部落是較小眾的路線模式,我們是去年開始嘗試,
因此選擇透過論壇、社群、部落、影片這些科技型分享,會比實體書有積極的效益,
謝謝妳的鼓勵啦!


台灣.用騎的最美
kc yang wrote:
南安部落的稻田真是美...(恕刪)


今年三月也曾造訪卓樂部落與鹿鳴步道,對照現在的酷暑,三月的拉庫拉庫溪真是清涼啊!

卓樂部落孩童的笑臉


鹿鳴步道鳥瞰南安部落


清涼的拉庫拉庫溪與鹿鳴吊橋


鬼斧神工的鹿鳴步道

takemehome96 wrote:
闊別六年,南橫的山水...(恕刪)


5分奉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