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從朴子出發沿168縣道轉個彎沒多久就是東石鄉境,從小就知道嘉義東石是台灣產鮮蚵聖地,還有孤懸於外海的觀光聖地外傘頂洲,趁著天氣好的單車出遊日前往一探究竟。一路騎進東石觀光漁市,品嚐最美味的海鮮料理,享受最精彩的漁村風情畫。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進入東石鄉境發現不少有巧思的佈置,農會大樓外牆以蚵殼搭配貝殼,最能感覺到大海的味道。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農會門口使用東石漁港特產的蚵殼,宣傳美味的在地農產杏鮑菇,結合創意與精心別有一番漁村風味。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刻意轉個彎先到訪東石鄉蔦松村。蔦松村位於東石鄉最西端,與朴子市相臨的地理關系反而比東石更緊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在台灣鄉鎮地圖上並不容易找到船仔頭的位置,因為船仔頭位於朴子、東石、六腳三地交界處。由村民自覺成立的「船仔頭文教基金會」,陸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再造新故鄉」等運動,更於民國八十五年承辦「全國文藝季」活動,一舉打響船仔頭休閒藝術村的名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據查兩百年前朴子溪是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主要交通要道。船仔頭當時是商貨集散地,過往船隻常在此駐留,久而久之形成村落,最盛時人口多達五、六百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仔頭信仰中心及蚵殼搭建的啟南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仔頭農作物栽種從過去的黃麻、蔗糖、稻米、蘆筍,現今多為玉米、高粱。是東石漁鄉裡少有的農村樣貌村莊。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鄉在船仔頭推動藝術村,居民蓋起幾間有別於傳統三合院的樓房民宿。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發展船仔頭觀光業的那幾年,嘉義縣每年龍舟大賽特地在此舉辦,以在地景觀朴子溪風情打造觀光產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仔頭到處看得到玉米田,這種玉米不是給人食用,而是拿來當飼料。天氣相當晴朗,村民就在馬路上曬起玉米。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余順豐農產加工廠」,這裡是遊客到訪東石漁港前參觀的東石花生產銷班加工廠。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加工廠使用的花生七成來自雲林,三成來自嘉義、彰化,因應台灣農產加入WTO,這幾年從農糧收購轉型為開發自有產品。花生又稱長生果,蛋白質含量豐富,口感細緻,可作成多種加工副食品。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工廠產程解說花生的精選過程,傳統花生先經火烘混著沙在火爐裡烘烤,沿著機器落到工作檯,經由精選手續提高產值。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有句廣告詞說:「電腦也可以巡土豆」,現代化電腦可以快速篩選花生大小,可是無法觀察每一顆花生的品質,還是需要人工目光挑選過確保品質。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加工廠花生由人工挑選,員工幾乎全是東石當地上了年紀的婆婆媽媽。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別小看這些東石阿媽們,手工挑選花生動作俐落,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準確度更完勝電腦。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經過婆婆媽媽精心挑選才能選出口質好的花生。以前很少注意,原來花生有好多種類,連大小也不盡相同,大顆飽滿的花生能製造更多的產值效益。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工廠不啻人工篩選花生,另外工廠也提煉各類天然純植物油。(苦茶子)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原來榨油的過程就是不斷壓輾,最後得到精純的各種油脂。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看完工廠後還能到展場參觀花生與麻油現場製作、展售。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剛出爐現榨的油品還能現場試喝。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工作人員拿了一大把花生讓遊客試吃,好客的東石人請吃花生千萬不要客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仔頭附近有座知名度很高的笨港媽祖廟,第一次看到好可愛的媽祖高懸在牌樓上。位於港口村的港口宮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東石先民從大陸湄州天后宮奉請聖母金身來台奉祀媽祖於此。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離開船仔頭後開始騎向今天最後一個騎訪地點-東石漁人碼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大橋下是一大片紅樹林,建有自行車及賞鳥專用步道。東石鄉紅樹林,大部份是以海茄苳與水筆仔為主的混交林,主要分布於東石大橋至東石舊漁港間朴子溪兩岸的潮間帶。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鄉與台灣西部沿海鄉鎮一樣飽受地層下陷之苦,為保護村民建起長長堤岸及大型抽水站,遇大潮或大雨時啟動,將雨水抽入排水溝。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沿168號縣道騎走,前方就是東石鄉東石村。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騎訪東石漁人碼頭的目地除了騎遊東石,重頭戲是在漁人碼頭搭乘船筏到外傘頂洲、吃海鮮大餐、耙蛤蜊、抓小螃蟹、踏沙戲水,體會另一種騎遊樂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騎走在東石街上,陽光下仍可聞到濃濃海水味,路旁都是堆堆成山的蚵串,東石是台灣產海蚵重鎮。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漁港附近常見的景象就是壯觀的海上「蚵田」,成為嘉義東石的鄉土特色。蚵就是牡蠣,蚵農在淺海上架起一塊塊蚵架或蚵棚,以養殖當地名產「東石蚵」。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蚵農出海作蚵田,家裡的親人在家幫忙挖蚵仔,全家或是街坊鄰居一起來,不用半天就能把小山般的蚵仔處理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東石鄉公所,東石開發歷史非常悠久,遠在泉州府人隨鄭成功來台即到東石開拓。施琅攻臺後陸續有漢人渡海入墾,編漁戶以蚵田為業。先民來此取名東石寮,成為東石地名由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鄉行政區劃有23村,將近一萬戶在籍鄉民二萬五千多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街上到處都有風味餐,蚵仔炸、炒蚵螺、蛤蜊湯、炒蘆筍、蚵仔披薩等,是東石街上特有的漁鄉風情。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牡蠣養殖是東石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來到東石一定要嚐嚐這裡的各種蚵料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蚵仔為什麼那麼有名?因為東石得天獨厚有坡度平緩的潮汐灘地,加上有廣闊的潮間帶,內外海潮差大,正是蚵仔絕佳的養殖場所,從先民開墾到現在,養蚵和近海捕魚是東石在地主要經濟活動。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養蚵人家每日駕船筏到蚵田載回蚵仔,自產自銷,一條船筏,認真挖蚵的婆婆媽媽就能撐起家計。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著名的蚵仔大餐,其中蚵仔煎是最基本的菜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仔煎以玉米粉做底,大氣加上一把肥美的蚵仔與青菜一起下鍋,就是一道好吃的蚵仔煎。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我並沒有來過東石,東石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純樸悠閒的感覺,不啻婆婆媽媽有熟練的挖蚵技巧,每個東石人都能隨手拿蚵刀撥開蚵殼取出蚵肉。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鄉親們可以一邊聊天卻又能快速運轉手腕,動作力道非常敏捷。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跟台灣每個靠海村莊一樣,東石也是到處廟宇林立。討海人除了祈求出海風平浪靜之外,也希望留守在家的親友能夠平安健康,靠海廟宇是討海人最重要的心靈寄托,不止在東石如此,在台灣各漁港也是這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騎過彩霞大道來到碼頭公園,草皮廣場適合放風箏享受悠閒舒適的時光。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漁人碼頭有座船形觀景台。岸邊裝置藝術展現獨特的漁鄉風情。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形觀景台主要作用是觀賞著名的東石落日,嘉義的太陽從早到晚都是非常有代表性,阿里山的日出與東石的日落都是嘉義風景的代表。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東石漁人碼頭,終於達陣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漁人碼頭這裡停泊的漁船,大多屬內海作業塑膠船筏,並沒有較大型的近海漁船。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漁港在開台之初是台灣西部重要漁港,近年因港內淤積而積極轉型為觀光漁港,騎抵荷蘭海洋風情的大風車旁,東石漁人碼頭真是嘉義海線地區最具觀光潛力的景點。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不只有養蚵,近海作業漁船出港前,一定需要補充冰塊,不然辛苦捉的魚會壞掉。魚販賣魚時也需要冰塊。從凌晨到黃昏,只要是跟魚保鮮有關的一定要到製冰廠補給冰塊。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終於來到東石漁人碼頭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港邊發現台灣好行推出鹽鄉濱海線行程,遊客從嘉義高鐵站、故宮南院、東石漁人碼頭、布袋鎮,最後到台南市北門遊客中心。沿台61線欣賞文化、鹽田、布袋漁市、好美里繪畫村,最後在北門水晶教堂留下最浪漫的回憶,為完美的出遊劃下最美的句點。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搭船到外傘頂洲的遊客要先報名,如果不是跟團的話,散客要參加最好前幾天先打電話預定,來到港邊先集合。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遊客報到後往「遊港船登船處」移動,盡職的海巡官兵逐一清點出海人數。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搭船出海半日遊費用包含船上餐點及外傘頂洲導覽。船上餐點都是在地海味,而且在船上吃飯也很有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觀光遊船是東石漁港內作業膠筏改裝的觀光船,船艙空間還蠻寬敞,設有駕駛艙、廚房、用餐區及露天甲板。船家還指派專責解說員為遊客解說今日行程。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一上船大家先穿上救生衣,因為出海必須考量安全性,難怪海巡人員計算每航次乘船人數確保安全無慮。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我穿上以備不時之需的救生衣,希望永遠都用不到。好久沒出來吹海風了,出門騎車還能吹吹海風,品嚐海鮮感覺很好。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魚筏上有二大桶淡水,半天出航到外傘頂洲沒有淡水,玩沙之後洗手、腳都靠這二大桶淡水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觀光船筏慢慢移動出港,船身調頭轉向,東石港防波堤左右二側有紅(右)綠(左)二座燈塔,協助船隻識別入港方位。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乘坐觀光船筏到外傘頂洲,一趟行程大約三個小時。暫時先向東石說再見啦。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駕駛台設在船筏後方,感覺相當平穩。船上共有工作人員5人,可載運45名遊客出港。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東石港外沒有防波堤保護海浪變大,主機開始加速,目標為外傘頂洲。船筏靠兩部超大型船外機推動,吃水淺又寬又平穩。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意外的發現船筏上有冲水馬桶蹲式、坐式及洗手台,連廚房用水採用淨水設備(食用級)。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沿途先欣賞船外的風光,船上解說員開始導覽,我們的導覽員雖然不是蚵(漁)民,可是在地東石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此時適逢漲潮期,海水漲至高點,原有立式蚵棚已沒入在海水裡。能夠辨識航道的只有藍色浮標,任何船筏千萬不能航行進入蚵棚架區,否則就會一頭撞上蚵棚架!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田好像開田闢地般拓展海上,東石養蚵人家得時常駕筏巡弋照顧自己的蚵田與收成採蚵。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家一邊解說另一頭準備午餐中,蚵仔的香氣已經飄到船艙,對遊客真是很大的煎熬。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港航道並不大,航道有辦認海水潮差警示作用的「航標」,用以讓蚵農參考方向及警示蚵農退潮時顯現的危險岩礁。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接著解說人員將告訴大家蚵仔的生長過程,等於給所有人上了一堂自然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養蚵必須將剝出蚵仔的大蚵殼,先在蚵殼上穿孔綁成一串,就叫「蚵串」,等於是蚵仔的家。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這是蚵農依靠生活的蚵串,一條繩子約有10~12個大的蚵殼。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串被蚵農載到近海,懸掛在蚵棚上,隨著潮水來來去去滋養成長。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仔屬於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產卵後在水中浮游生活,幾天後會隨著潮水附著於蚵串上,開始它生長的歷程。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仔的食物是海裡的浮游生物,蚵農並不需要餵食飼料,蚵仔會隨潮水過濾方式進食,嘉義東石的蚵仔鎮日泡在海水中,蚵仔可以日夜不停的進食,所以長得超快,經濟效益高。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田並沒有權狀,早年蚵農想佔多少就能佔多少,現在蚵田有總量管制,落實以量制價對蚵農生活才有保障,當蚵農交易蚵田時是以現有蚵田上棚架、蚵仔的價值來計價。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外傘頂洲」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地方,在台灣地圖上是找不到外傘頂洲?因為它是個懸於台灣本島外的大沙洲,常常被海潮淹沒並不是真正的陸地,在國際公法上並不具有島、礁的法律地位。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台灣旅遊地圖上呈現的外傘頂洲是台灣最大的離岸沙洲,水面上的沙洲長約10公里、寬約1公里。形成離岸沙洲原因是受朴子溪、北港溪泥沙淤積,加上日積月累受洋流推移形成連接沙洲。將來溪流泥沙量減少,沙洲受到潮浪侵蝕而逐漸往洋流推動方向漂移而去。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長認真看著前方,確認沒有任何船會闖入航道發生危險。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筏行駛路線是固定的,為區別安全航道設定有外傘頂洲南段、中段或北段航道供船長自選(全長約19公里),三條航線大約要一個多小時到外傘頂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接下來解說蛤仔,也是等一下要努力撈取的目標。蛤仔是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湯品之一,有野生與養殖二種,今天上外傘頂洲找的是大顆台灣野生文蛤?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先示範正確以工具挖蛤仔的方式。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解說下海一定要脫下鞋子,上了沙洲才不會陷入泥淖。每走一步要確認沒有蚵殼才能踩下去,不然腳底受傷就不好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農真是看天吃飯的一群,當水質混濁,例如颱風天、下大雨時,蚵仔便會停止覓食,那時蚵農真是無語問蒼天,只有賣力每天下蚵田捉蚵螺,減少損失,這也就是東石蚵農最辛苦的地方。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遊客發現每個蚵棚都長的一模一樣,那蚵農如何區別屬於自家的蚵棚呢?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東石蚵農是很有智慧的,每座蚵棚上都有「記號」,這是約定俗成記號,雖然沒有著作權,各家依照設計不同的記號,才不會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有人問竹子編成的蚵棚架會不會隨海流飄走?這果然是好問題,船家回答說,每個蚵棚下方都有錨勾,蚵農會先緊緊定住下方的錨,就不會發生飄走的情事。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航行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已經遠遠看見海平線有沙洲現身,那就是台灣即將消失的國土-外傘頂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即將搶灘登陸境外的國土-外傘頂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站在船頭發現這片沙洲還真的不小,還在漲潮就有一望無際的感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抵達外傘頂洲船家完成下錨,終於開始搶灘啦...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蚵農(漁)民都是有信仰的,安全抵達目的地就會隨手送上一大把金紙,祈求行程平安,快樂返航。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踏上沙灘感覺好興奮,準備上沙洲玩樂囉...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踏上外傘頂洲的腳印,雖然是人人一小步,卻是踏上神聖國土的一大步。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來到外傘頂洲,雖然放眼望去好像皆為空無一物的荒蕪世界,但若近距離仔細觀察,仍會發現沙洲上的世界其實還蠻熱鬧的。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沙灘上的嬌客螃蟹滿滿整個沙灘上,一個小洞一個小洞的,如果有人聲,就馬上躲起來,等到沒有動靜後再出來,整個沙灘上都是白色的橫行將軍。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懸於本島外的外傘頂洲成為生態保育的溫床,螃蟹四處遊走。通常沙塊越大,住居在裡面的螃蟹也就是大的。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鑽出沙洞的小螃蟹,一定要仔細看才能發現保護色下的小螃蟹。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大家在陽光藍天外傘頂洲尋寶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努力的挖就能找到小小沙蟹。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真的還在漲潮,回頭看剛錨定的船又飄退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今天外傘頂洲呈現藍天白雲,而且是陽光好天氣,乾淨的沙洲清澈的海水,徐徐的海風,小朋友一下水就玩瘋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除了船員及工作人員,整船遊客都是外傘頂洲初體驗,這裡是台灣最特殊的沙洲離島。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專家特地親自指導如何正確扒蛤仔。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扒蛤仔是需要技術的體力活,講求靠腰力靠背力,這是扒蛤仔的基本工。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沙洲上的波紋有特殊的美感,意外發現沙洲上每個區域的波紋都不同。原因潮汐及風力的關系才造成沙洲波紋不同的樣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大家蓄勢待發準備來扒蛤仔,靠腰力靠背力,努力的扒沙地,當聽到「喀」一聲就要停下動作,改用挖的方式,認真的挖到很可能就是大蛤仔喔。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沙洲上最徒手的工具就是小沙扒,專門挖蛤仔的最後武器。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終於沙扒挖到大蛤仔了,真的很大顆。大家都開挖的好開心,大蛤仔、小蛤仔都一一現身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外傘頂洲並沒有什麼特產,大家卻在沙洲上尋寶,找尋自己今天最值得蒐集的紀念品。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以前外傘頂洲上有座「竹篙寮」專供蚵民補給與休息使用,後來「竹篙寮」因為颱風不復存在,如今沙洲上只剩唯一的燈塔建築。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隱約看到外傘頂洲上有座紅白色相間的尖塔型燈塔,那是首建於1914年的「塭港堆燈塔」。鋼架塔建築的燈塔曾遭遇多次傾斜與倒塌,前後已經歷七次重建,成為全台灣重建次數最多次的燈塔。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外傘頂洲有個很有趣的現實,外傘頂洲距離嘉義縣東石鄉外海,但行政權劃分上卻屬於雲林縣口湖鄉。為什麼不由最靠近的嘉義縣掌管外傘頂洲,反而是給雲林縣呢?這是探討外傘頂洲地理現象時一定會討論到的觀點,因為外傘頂洲會「向南漂移」。從原本的雲林縣逐漸往南漂到東石外海,所以外傘頂洲又有「移動的國土」之稱。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據說在清朝時期外傘頂洲曾居住千餘人,還有街市現今已無人居。在國土資料清查時外傘頂洲平均面積可達3000公頃,因為沙源不足加上海流與季風侵蝕,目前僅存1000餘公頃而已。照沙洲流失的速度來算,外傘頂洲可能幾年後會被海水淹沒,「即將消失的國土」充分詮釋了外傘頂洲的荒蕪之美。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有人找到危害蚵田最大的害蟲「蚵螺」,因為蚵螺會吃鮮蚵,所以蚵螺是東石蚵農最討厭的害蟲,因為不能噴灑殺蟲藥,所以蚵農只能用手來除害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外傘頂洲對東石港有很大的功能性,因為有外傘頂洲擋著,讓東石港變成瀉湖,海面平靜許多才能成就東石興盛的蚵業,更照顧世世代代的東石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離開前別忘在即將消的國土上留下永恒的回憶!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美好探險行程總是過的快,隨著潮水退去,我們準備回程了,準備啟航離開蚵鄉外傘頂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外傘頂洲是我們一生只會踏上一次的國土,可能因為即將消失而沒有機會再度造訪。雖然踏上外傘頂洲的腳印終會被潮水抹去,無論未來變化如何,這次登陸探訪的特別體驗留下了赤腳踩踏這片國土的感動,將使這個美麗又有趣的地方不會被遺忘。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要向「即將消失的國土」外傘頂洲永遠說再見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最後再巡禮一次這塊美麗的沙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小朋友玩的好開心,上船後一定要先把手腳洗乾淨,因為要吃海上大餐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大家都坐定之後,船家宣佈午餐開動了,此時船艙內傳來一陣吆喝聲,大家一陣搶餐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第一道是古早味的鮮蚵米粉炒。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還有吃飽用的風味海鮮粥。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海產粥隨手一撈都是滿滿的蛤仔、蚵仔,真是用料豐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配菜是鮮脆高麗菜。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香蔥豆鼓豆腐蚵仔,料多味美超棒的。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每顆都是貨真價實的東石蚵仔。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黃金花枝丸。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好吃的涼拌水煮中卷。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蒜香鮮蝦。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可惜沒有啤酒,酥炸小魚干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不要說我太貪心,我真的餓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特別介紹東石當地水產養殖業號稱美味鮮跳小龍蝦,簡稱大白蝦。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還有一大鍋新鮮蛤仔湯。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餐後的水果是西瓜,不過我已經吃不下了…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船上的美食統統無限量供應,讓大家吃到飽為止。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一邊用餐一邊看著無際的蚵田,對於這個供應著台灣牡蠣、鮮蚵的東石漁鄉有更深層的瞭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富彈性且清甜味的鮮蝦,輕輕一拉就去殼,可見有多新鮮。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大家盡力吃飽,還是留下不少菜餚。看來還是東石蚵仔最受歡迎。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剛剛一起出發的觀光船筏一起返航,將在整補之後再運送下一波遊客登上外傘頂洲。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又回到東石漁人碼頭觀光港口。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回程航道正值退潮期,兩旁有滿滿的蚵架,航行漫遊在蚵鄉的感覺超有漁家樂的感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近距離看著野生蚵田,一根根蚵架上吊起一串串牡蠣,據說這種有曬太陽的蚵仔,口感比較甜美。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眼前又是不一樣的生態蚵鄉景觀,插蚵棚處隨著潮水退去完整呈現眼前。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回程時與採收鮮蚵的蚵農擦船而過,經過今天探訪蚵鄉東石,覺得蚵農好辛苦,將來吃蚵仔時一定要感謝東石蚵農的辛勤付出。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回港了,要小心踏上岸的第一步,可能還在暈船中…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上岸後頂著大太陽往漁人碼頭休憩區走走。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配合漁人碼頭主打的陽光海洋風情,將「N23.5」字樣轉換成象徵愛情的兩顆心、愛神的箭及婚禮馬車等形象語句,打造成充滿浪漫愛情意象之藝術雕塑。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廣大的綠蔭草坪,非常適合親子同遊。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親水區域還未注水開放,盛夏可於噴泉戲水區嬉戲玩水,享受水柱濺身的消暑快感。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如果剛剛在船上還沒吃飽,觀光漁市還有小吃攤位,想品嚐鮮美海味可不能錯過,只怕沒多帶幾個胃出門,不怕沒得品嚐。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結束一天的嘉義小折之旅後騎返嘉義高鐵站。向嘉義說再見時,心中百般不捨,但我會再回來的!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今騎訪嘉義一日遊,乘坐高鐵來時正好「遇見故宮南院」列車,離開嘉義時又坐上「遇見故宮」列車,果然有始有終,真有緣份。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高鐵車窗外是藍天白雲一片,為迎合現代國民旅遊風潮,騎遊嘉義縣的玩法已大大翻新,不僅以故宮南院多元文化吸引遊客,朴子溪、六腳、朴子的在地風情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東石漁鄉更以觀光漁業為主,遊客來到東石可以觀夕照雲彩,更可以下海摸蛤探訪外傘頂洲海灘生態。
單車回「嘉」嚐鮮東石外傘頂洲紀行


隨著時代進步,昔日採蚵船筏搖身一變為觀光船筏,遊客坐上船筏親身體驗蚵農在蒼茫海中辛苦工作環境,來到嘉義一日遊發現嘉義處處有旅趣,發現騎遊六腳故宮有讚嘆、朴子溪自行車道有挑戰、朴子配天宮有神威,東石漁村嚐海鮮再回「嘉」,緊密的騎程一定不虛此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文章關鍵字
搭船一人要多少錢
這篇寫得讓我想馬上去旅遊
哈哈
你好:
謝謝回文,已私訊回覆,我跟船家沒有特別關系,只是很單純的客人,不過開船的用心、廚房煮的也用心,很不錯的行程。

祝好


看你的遊記 真是一種享受 謝謝你。
用力騎 wrote:
從朴子出發沿168...(恕刪)
有次騎車往台南
路經「東石高中」
正慶幸腳力了得,一下子就到「東石」
放眼熱鬧繁華的景象,與東石漁鄉的印象格格不入.....
方知
東石高中座落朴子市


不久騎到台南市北門區
「北門高中」何處訪???
鄉民直指佳里區


孤懸海外的外傘頂洲是我雲林縣轄境
但因濁水溪於集集設攔河堰
又六輕麥寮港的突堤效應
使得河砂大量減少補注
外傘頂洲急速南移並縮小之中
人定勝天????

------------------------------------------------------

謝謝連長帶領我們「外島」巡禮
說真的
東石蚵比王功的美味
漁村風味也比較樸實~~

用力騎 wrote:
從朴子出發沿168縣...(恕刪)


好棒! 5分奉上
小弟民國96年在白水湖當海巡
外傘頂洲觀光膠筏一人600元
最近不知道有沒有漲價
這篇遊記100分!!!
我都不知道原來老婆的娘家有這麼多景點好去
而且版大寫得好用心
敘述條例分明,照片主題清晰
看起來好舒服XD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會自動套上MIT臺灣誌背景主持人的聲音就是了⋯⋯
你好:
也謝謝你的接受,我只是盡個人一己之力而已,談不上什麼的。
你好:
謝謝你的回文,我原本以為東石在東石鄉,騎訪後我才知道棒球電影天后之戰原來跟朴子才有關,因為電影是演在海邊打球,於是讓很多人都誤解東石高中在東石,騎到朴子我才了解這事,加上朴子國小的棒球背景,我才明朗的。

很多地方都是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屏東有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很多人都以為在高雄…


你說孤懸海外的外傘頂洲將有可能會消失,沒有把原因寫出來是因為擔心又引起論戰?
如果有一天會消失,就該找時間去上面看看,把握最後的時光。

謝謝你的支持,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當過連長,連我都快忘了…
謝謝你的提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