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的3.5MM音源線輸出有跟作業系統設定的一樣嗎

電腦內假設設定24位元192KHz的輸出

用三用電錶之類的DC電Hz檢測

3.5MM的音源線輸出 真的會達到192000的Hz嗎

有勇者做測試了嗎
1.不能測.

2.不會.
A_M_D
放音樂下去 連接的3.5MM音源線不能測出直流電頻率嗎?
A_M_D
那這樣電腦內設定192KHz和384KHz不就音質都一樣嗎?
1.示波器才能測192000Hz的訊號. 而且那也不是從3.5MM傳出來的訊號.
3.5MM傳出來的訊號. 要把它錄下來. 然後用錄音軟體做頻譜分析.
(實際情況還要更複雜一點......我想你已經看到頭很痛 就不多講了.)

2. 3.5MM出來是給人聽的類比訊號.
192000Hz是給DAC解碼的數位訊號.

聽不懂 代表你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如果不想深究 就不要鑽牛角尖.
A_M_D
那喇叭最後出來的直流電頻率是多少 48000Hz嗎?
io33
絕大部分 上限一樣是20KHz.
樓主要先了解A/D(類比/數位)原理
類比轉數位(Encode編碼):
1.必須先定義訊號的種類與取樣範圍,範圍內設定標準梯度,每一個梯度給一個唯一值
2.使用採樣器分析號,採樣器種類/誤差與方法會反映在採樣結果(正確性與精度等)
3.採樣結果套入標準梯度,把不規則的類比訊號轉換成數字索引
4.對數字資料分析/優化並儲存/傳輸

數位轉類比(Decode解碼):
1.取得數字資料後解開轉換成RAW(原生)資料,取得定義對應表(資料內含或預先定義)
2.將原生數字資料套入數值梯度,送給對應種類的反映模組(響應器,螢幕/喇叭等)
3.反映模組依照數值響應,將結果呈現給接受者(眼/耳)

數位化的優點:方便傳輸、採樣儲存
數位化的缺點:採樣器/採樣方法/響應器無法自然還原原生資料,缺失常以不協調方式出現如馬賽克、同色、斷音、破音等

回到192K與384K音頻
1.原生資料編碼方式是192K,使用384K輸出:
最佳狀況就是192K,有回會因為訊號放大失真結果遠低於192K
2.原生資料編碼方式是384K,使用192K輸出
最佳狀況就是192K,有回會因為訊號壓縮失真結果遠低於192K
3.原生資料編碼語解碼輸出採用相同192K或384K
最佳狀況重現取樣資料,但類比訊號傳輸響應訊號時,容易受到電磁等因素干擾,結果低於設定值

回到物理限制(僅談身體)
耳朵能分辨聲頻是20~20KHz,語音落在1K~3KHz的最佳感應區,
能分辨出超出20-20K的耳朵算是天賦異稟(聽到/分辨與是不同的理解方式)
之所以採用20K以上,是因為超過20K的音頻,耳朵多少能聽到(但無法分辨),但是大腦理解為旋律,高採樣下可以讓大腦覺得更真實

回到電腦配置
幾百幾千元的音響,在怎麼設定,其實聽到的都差不多
6位數以上並優化過設置的音響才有明顯效果
只要聽得滿意,CP值夠就好了
A_M_D wrote:
電腦內假設設定24位元192KHz的輸出

這是數位(Digital)輸出
3.5mm耳機孔是類比(Analogy)輸出
網路搜尋就有大把的說明~
DC是直流~ 它沒有頻率

檢測波形要用示波器~
三用電表從字面上來看~~
"三用"是指它能檢測三種類的數值:電壓/ 電流/ 電阻
它沒那麼神~ 可拿來測頻率
4樓是不是把採樣率和音高給搞混了

192KHz的採樣率只是音訊檔案的分辨率,不代表音高是192KHz喇
A_M_D wrote:
電腦內假設設定24位元192KHz的輸出

用三用電錶之類的DC電Hz檢測

3.5MM的音源線輸出 真的會達到192000的Hz嗎

有勇者做測試了嗎


如上頭其他人所說,數位信號採樣率量測要用示波器

另外按Nyquist Theorem,一個頻率的聲音要完整記錄下來,取樣率需要達到該頻率兩倍以上
所以192KHz採樣頂多只能記錄到96KHz的音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