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壓根沒想過會買一台公路車回家,畢竟自己的個性自己最清楚
一兩年前買台死飛,純粹就是拿來運動,保持體力跟維持身材
無奈江湖險惡,誰不是先繳點學費,才開始懂得什麼適合什麼不適合
在當時客製了一台,用老闆自找工廠做的車架,講難聽點就叫拼裝車
解決不完的小問題,還有過長的有效上管,一怒之下就把車給送了。

接觸單車開始也有一兩年時間,從強迫自己到主動騎車
逐漸在其中找到樂趣,同時也逐漸的開始追求速度跟效率
加上上面一段的緣由,得到了一個說服自己換車的契機
想當然又得從零開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一樣一樣零件開始研究
還有最令人懊惱的Fitting,車架幾何,從不懂慢慢到了略懂的程度
爬文爬文再爬文,靠自己吸收自己判斷,其中辛苦只有走過的人知道

實在有太多的廢話,講完都不知道民國幾年了,我們就直接切入主題吧
身高170,跨高80.5,以這個身高來說腿長了點,但是身體就短了點
最後我選擇52的車架,128/73mm彎把,9cm的龍頭,25mm後移座管
墊了1cm龍頭墊片,高低差約6cm,為了更接近水平上管,硬是選大一點的車架

[ 開箱 ] 螺旋鋼管

[ 開箱 ] 螺旋鋼管

下圖為實際拍攝,輪組Hawkvi F3 SL,超少的幅條,我都快忘記側風是什麼東西
飛輪將32T換成28T加短腿,成車配的是32T,28T沒有庫存,為了這個飛輪多等一個禮拜
[ 開箱 ] 螺旋鋼管

不含踏板,水壺架,手機架大約落在8.4kg,不是特輕,但我滿意了
有點黯淡無光的黃金鍊條,本來以為是啵~~~~~~亮
把變速調到接近大對大,可以看得出來後面配的是短腿
[ 開箱 ] 螺旋鋼管

前叉特地請店家打給車廠,表示想使用這一種LOGO,單純不喜歡EC70的外觀而已
[ 開箱 ] 螺旋鋼管

五通內裝的是BB30
[ 開箱 ] 螺旋鋼管

五通上的LOGO漆上了黑漆,很可能跟以往有車友LOGO部分生鏽的案例相關
可以看到五通處的焊接,精美的焊工,直接秒殺玻璃心的我
[ 開箱 ] 螺旋鋼管

驗明正身,螺旋鋼管RS30,可惜線條不是很明顯,有點失望
論CP值肯定該選材質853的RT30,不過我就是看上這個螺旋
管它是853還是4130,反正像我們這種肉肉騎十年也騎不出來
[ 開箱 ] 螺旋鋼管

Ritchey的龍頭跟彎把,外加搶戲的不知名前燈跟Topeak手機袋
手機架直接鎖在龍頭蓋上的,而手機袋隨時可以抽離,簡潔又方便
[ 開箱 ] 螺旋鋼管

Ritchey的座管,螺絲上居然附了塑膠墊片,這就是2000$的等級嗎?沒用過這麼貴的
[ 開箱 ] 螺旋鋼管

Brooks C15坐墊,我不得不哭腰一下這張坐墊,剛開始根本就是在坐石頭
屁股完全就是開花了,絕對不豪小,騎到我都想直接把車丟在路邊用走的回家
就算穿車褲一樣沒有用,大約一個禮拜狀況才會好一點,兩個禮拜才會正常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當坐一陣子之後會稍微凹陷,類似皮質坐墊的那種感覺
這時候你本來調整好的坐墊高度跟水平,會需要重新再調整一次
[ 開箱 ] 螺旋鋼管

友情贊助的一級夾器,雖然是上一代的產品,但它終究是一級阿,爽!
[ 開箱 ] 螺旋鋼管

馬牌4000S II,我想這東西大家應該熟到不能再熟了吧
[ 開箱 ] 螺旋鋼管

最後來一張細心認真有耐心的店長"小澤"。由於我有很多細節要求
為了這台車我猜他大概快被我煩死了,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我的賴
[ 開箱 ] 螺旋鋼管
文章關鍵字
只有欣賞的份
bear919919 wrote:
其實壓根沒想過會買一...(恕刪)
鋼管車就是不一樣,只有一個字水~
Speedone 的車真心不錯,很輕很好騎,而且可能用了BB30,踩踏力量傳遞得很直接。

只不過不太喜歡它頭管和上管交接的位置低了一點(應該是為了做出水平上管吧⋯⋯)

bear919919 wrote:
其實壓根沒想過會買...(恕刪)


我看到車上Ritchey的配件之後~我想~他會很樂意每天接到你的賴啦~!

bear919919 wrote:
解決不完的小問題,還有過長的有效上管,一怒之下就把車給送了。


既然有以上的經驗,以下這三項似乎有些問題? (或許年輕夠柔軟、腰力夠、肩膀脖子強就能適應了)。

bear919919 wrote:
身高170,跨高80.5,以這個身高來說腿長了點,但是身體就短了點
最後我選擇52的車架


bear919919 wrote:
為了更接近水平上管,硬是選大一號的車架


bear919919 wrote:
25mm後移座管
jlhwu wrote:
我看到車上Ritchey...(恕刪)


哈哈,比較有利潤的意思是嗎
整台車的所有零件都是我自己挑選,再直接拿清單請車店估價
店家並沒有出任何的主意,所以不算吃虧,是我自己想要的零件


m2263 wrote:
bear919919 wrote:
身高170,跨高80.5,以這個身高來說腿長了點,但是身體就短了點
最後我選擇52的車架


bear919919 wrote:
為了更接近水平上管,硬是選大一號的車架


bear919919 wrote:
25mm後移座管

其實最初我打算選擇尺寸54的車架,在版上請教過幾位現任車主,做過評估後
認定風險實在太高,反正54的車架也只是非常接近水平而已,可能要到56才有真正的水平

原本成車配的座管是25mm後移量,雖然我換了座管,但這部份沒有變動
幾何圖上50車架跟52車架的立管角度相同,並不影響實際長度的判斷
Reach來看52比50多0.6cm,有效上管52比50多0.7,代表Reach後只多了0.1
這樣的差距稍微調整一下坐墊前後就能夠彌補,所以我才敢選擇大一點的車架

目前立管延伸線並不在坐墊中心點,坐墊前移了1.5cm,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若是從整體長度來看,48尺寸車架的立管角度同時也跟50還有52相同
前移1.5cm大約等同騎的是一台尺寸48左右的車架,正好符合上身較短的我
以上報告完畢,歡迎一起討論,小弟我還在學習中
雖然52 的reach 只長了0.6,但stack 也多了0.8。如果50 的車架,加墊圈到52 的stack,相對reach 也會減短了(因為頭管不是垂直的)。因此如果只對比reach 的話,50 跟52 在相同的stack, reach 應該相距0.8-1 左右才對。但是簡單由龍頭長度就可以解決。

看你組出來的成車,52 是沒錯了,50的話,龍頭除了要加長,下面的墊圈會太多了;相反54 的話,龍頭雖然可以放到最低,但除了龍頭要多減1cm ,座墊也可能調不到,要用0 offset 的座管,整體成車造型反而不好看了
andeschau wrote:
雖然52 的reach 只長了0.6,但stack 也多了0.8。如果50 的車架,加墊圈到52 的stack,相對reach 也會減短了(因為頭管不是垂直的)。因此如果只對比reach 的話,50 跟52 在相同的stack, reach 應該相距0.8-1 左右才對。但是簡單由龍頭長度就可以解決。
看你組出來的成車,52 是沒錯了,50的話,龍頭除了要加長,下面的墊圈會太多了;相反54 的話,龍頭雖然可以放到最低,但除了龍頭要多減1cm ,座墊也可能調不到,要用0 offset 的座管,整體成車造型反而不好看了



52看起來沒問題,但我在想50會不會其實更適合我?解釋如下:

Stack:52比50多了0.8,為了把50墊到接近52的高度,龍頭墊片增加1cm

Reach:52比50多了0.6,但是Stack關係多墊1cm,表示Reach再縮短
我想andeschau大文中提到的0.8-1應該只的是這個意思吧?
當Stack差不多時,50的車架Reach比52的車架縮短了約0.8-1cm

坐墊:假如五通跟著立管的延伸線,一路至坐墊表面的中心點為最理想位置
那我目前的設定是坐墊前移1.5cm,將上面的推測套入結果的話
1.5cm減掉0.8-1cm,等於坐墊前移量剩下0.7-0.5cm,是否正接近理想?

結論:龍頭長度不變,龍頭墊片1cm變2cm,坐墊與理想位置相差0.5-0.7公分
最主要50 車架龍頭下面會墊太高,而且龍頭要多長1cm,反而不好看了。

除非你將來核心肌肉強化了,而且腰又摺得下來,想把高低差加大(更racing 的設定),那50會有更多空間可以把龍頭下放。

否則52就最好了。因為speedone 越細的車架,上管跟下管在頭管的交接位置距離會收窄,會變成V 字型,令傳統的鑽石5角型車架,變成了4邊型車架,呵呵。

我以前就在騎RT30 48的,結果車架是小了一個碼。當時如果有reach 定stack 的數據,我絕對會買50的!

回想RT30 真是好車哦!而且鋼架就是令人安心又耐操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