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期回診跟服藥吧
這病症看醫生本來就只是安定而已吧
要定期追蹤吧
我是國小老師,
也是過動兒的父親,
以家長和老師兩種綜合身分,
提供自己走過的經驗給您參考取捨,
多是主觀經驗,也許有偏誤,望見諒。

【心態】
孩子是自己的,過動80%來自遺傳,為了他你得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視孩子為麻煩,他就是麻煩,看見孩子的亮點,他就有希望。
省事心態和假裝看不見是一種選擇,放棄、心累和自怨自艾是一種選擇,
接受、堅持和陪伴也是一種選擇。父母常在這些情緒中擺盪很正常。
孩子也不願意自己這樣。
這個孩子能讓你練習耐心、同理心、勇氣、理性、執行力,就算他自己學得沒那麼好,但他用生命來成就你的成長,前提是你願意成長。
過不去的時候放自己假,記得回來就好。

【不同的起始視角】
家長端──孩子是您的唯一,您現在陪孩子走的路都是新的經驗,難免徬徨難以抉擇,多看看別人走過的路,心裡可以有些圖像參考。你不孤單,很多人是這樣。
老師端──老師們多有經驗,給老師10分鐘,就可以在一個新班級裡找出有過動因子的孩子,然後在日後持續觀察與協助。老師們很有發現的經驗,但不一定有好的帶領經驗,需要和家長磨合。一個班有1~3位過動的孩子需要協助是常態。手機世代,專注時間短和較少耐心作靜態的事情則是普遍孩子的常態。
醫生端──心智科醫生看過很多過動的孩子,精準的判斷會傷了家長抱著一絲期待的心,模糊的回應則是在探詢家長的接受度,選擇讓時間拉長一點,孩子的適應不佳情況明顯點,等待家長的不耐和願意作決定的時機到來。

【就醫只是個開始】
就醫首要要取得「心理衡鑑報告」,這份報告能以量化的數字、質性的描述來評估孩子的現況,包括智商、各種注意力向度指標、語言表達等等,會讓家長明確的知道孩子的位置,與同齡孩子的差距,就像成人的健檢報告一樣,知道數值差距,再來評估要不要治療、要怎麼治療,有憑有據心會比較篤定(認命)。大醫院有作心理衡鑑報告的人力資源(諮商師),但排隊等候要數個月至半年,一般身心科診所不一定有此服務,且需自費,以金錢換等待時間是優勢。都花時間看醫生了,做好功課去,好好問你想問的事、應該問的事。有的人想要快狠準的醫生,有的人想要花多一點時間談話的醫生,視自己需求,覺得不投緣的醫生就換一個。自己的孩子自己顧,醫生緣要自己去化緣。

【只吃藥不會有效】
就醫完如果醫生評估用藥,有一些事情要做,不做你會覺得藥就是毒,眼裡只會看見副作用,就算有用心裏也只是愧疚。
藥有份量,依據體重和程度調整,適不適合要觀察才知道。請誰觀察?老師。觀察甚麼?到甚麼程度?紀錄甚麼?問醫師,應該會有表件。也可以問學校的特教老師,請老師提供觀察紀錄表參考。建議不要只在校用藥,周末在家也是試試,在校的狀況你看不到,只能受限於老師的觀察,老師很忙,只能看大方向,變數很多。在家用藥,你就會知道孩子的細微變化。
藥有好幾種,不適應可以換,要有耐心觀察。好不容易吃藥了,要做一整套。

【副作用的取捨】
用藥的副作用是有的,沒有專注力甚至情緒失衡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是真的。時間是良藥,但錯過黃金時間,藥石也罔效。用不用藥家長可以取捨,但要得是負責任的取捨,取與捨背後都要有一套計畫和應對方案,知道要幫到孩子要做什麼事情。

【用藥是為了不要用藥】
吃藥是為了情緒平穩和專注,如果沒有趁藥效發揮時、孩子的腦袋清楚時,建立孩子的學習習慣、行為規範、作業慣性、人際相處表達練習、情緒抒發模式、自信心等,那就白吃了。這些學習習慣、自我概念的養成要趁早,低年級不做,高年級以上慣性沒有養成,心態和動力不足、成功經驗不多、自己覺得自己很差的自我認知習慣了,吃藥要拉回來事倍功半再半再半。
如果吃了藥只是期待孩子能安靜坐著、好行為會自然發生,是天方夜譚。吃藥是為了建立模式,等到身心穩定成熟後,自控力增加,慢慢脫離常態性使用藥物,用藥是為了不要用藥。
試想,即便是沒有專注力問題的孩子,同樣如果在低、中年級沒有建立這些學習慣性、人際技巧、情緒表達的模式,後面要拉回來也很費力。

【善緣】
醫生也好、老師也好,需要處理的人、要關注的事情很多。我們的孩子是他們的眾多分之一,但孩子是我們的唯一,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不要怨對、要互相同理。想要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動,要經營關係,君子之交是常態,緣淺就化緣、造善緣。

【會越來越好】
孩子今日的基礎是明天的低谷。也許和他人比較時,今日的基礎不如人,看起來每每總在低谷出發,但別忘了看見孩子跟自己比較的時候,今日的低谷已高過前些日子的基礎,整體來說是進步的。也許不會突然很好,但會越來越好。要用正向的觀點看孩子,也要用這樣的觀點看待自己陪伴孩子的努力。孩子也許會在外面受盡挫折,但回到家我們始終是那個撐住並肯定他的人。

【推薦】
看看別人走過來的歷程,不一定可以仿效,但會有一些鼓舞,也期許自己要一樣用心。
https://wsuyu.pixnet.net/blog
過動症要帶去看中醫

調整體質

許多燥熱 油炸 亢奮 甜食 巧克力都不能吃

疏肝解鬱 可以改善

多訓練靜態活動
android 5466
是的,甜食目前盡可能全都避免,吃的喝的都是
鬼T wrote:
我是國小老師,也是過...(恕刪)


非常謝謝您
這篇受益良多
今天早上第一次讓他服藥去學校,因為是半天課,因此服用半顆(我們沒有告知他服用這個藥的用意。而是把他先跟其他保健食品像是魚油等等一起服用)
請教一下,您有提到藥有多種可以選
請問這些都是需要透過醫師開的是嗎?
不知道您有比較推薦的嗎?
用藥的部分建議要跟孩子好好聊聊,
把它當成很正常的處遇,
孩子對於用藥這件事如果未知或有排斥感,
會影響自我概念。
用藥之後能好好的處理事情,
是因為透過藥物讓完整的能力得所發揮,
是自己原本就有的能力展現。
例如近視後,
眼鏡是看清楚的工具,
看清楚後能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能力發揮,
不是眼鏡的能力。
戴了眼鏡,看清楚了,
但不做事不發揮能力,
眼鏡也是白搭。

專注力藥是管制藥,
不可以自行藥局購買。
但穩定用藥後可以開處方箋藥局領藥。

現在醫生開的藥先觀察,
吃下去何時開始作用?
作用多久?
作用的時候能專注多久,
藥效退的時候有什麼反彈反應?
藥效退的時候有沒有其他變化,
眼神、肢體動作協調性、反應、有無奇怪抽動、食慾等
都要觀察後回診時跟醫生討論,
聽醫生的。

調藥量還是副作用太大需換藥,
都聽醫生的,
多討論,多發問。
android 5466 wrote:
看了一年多都是在追蹤...(恕刪)


好好配合醫生治療比較妥當,當父母的不要自己擅自作主去停止治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