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不談理論, 務實的反省檢討 : 音響有接觸幾年, 設備連接會不會出現多次放大和二次解碼的問題? 還不是完全了解...借版向前輩請益
自家黑膠是轉盤, CD是播放器, RC線材直接上綜擴, 音量鈕一處, 簡單, 但前後級若是分離, 有時前' 後級只有一處音量控制, 也算簡單, 有時前後級都有, 這個音量調大' 調小' 調平衡, 就影響到聽感...
電腦當訊源更是麻煩, 電腦本身作業系統可調音量大小, 內置晶片又可調增益' 調等化器' 換摹擬音效變化....3.5或RC類比輸出可直接綜擴或前級, 數位輸出則有USB / 同軸 / 光纖 / HDMI...選擇不同輸出, 可接純DAC, 或帶前級DAC. 或帶DAC綜擴...前前後後, 調音量的, 手動調' 自動偵測調, 也不嫌少...
還沒完, 連接到數位音樂平台, 在頁面顯示上又見到紅色橫桿調音量大小符號 …
常想, 這些鈕都用到, 香爐裡神仙絕對都跑光了, 真的只剩鬼...前些日不巧又來個冒失鬼來家串門, 玩了玩對我說, 聲音有點淡' 有點冷...前面加台真空管暖音怎樣...??
這些年音響花的錢, 不比買一台麥景圖+鸚鵡少, 果然是 : 玩音響還是被音響玩? 若有來世, 訊源' 擴大機' 喇叭...大三件就好
CS_TANG
難道這不算是一種樂趣嗎?
tedliu1024
小弟最近也在煩惱這個音量控制問題…PC/DAC/主動式喇叭到底該怎樣設定音量最好,因為我的喇叭只有low/high兩段式增益可調無音量旋鈕
bw+bw<bw就頻寬+頻寬<頻寬...訊噪+訊噪=更大的訊噪....失真+失真=更大的失真.< b=""></bw就頻寬+頻寬<頻寬...訊噪+訊噪=更大的訊噪....失真+失真=更大的失真.<>
CS_TANG
對比的真好,頻寬就如電容串聯越串容抗越小,訊噪和失真就如電阻,越串聯阻抗越大.
upsir
CS_TANG兄....讚!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自己實測的聽感才是最重要的. 器材都在自己家裡, 換線材移動擺位, 系統有任何變動隨時都可以再測, 看看有什麼差別.

我的dac輸出電平可以調整為6V, 又有音量旋鈕, 理論上很適合直入後級. 確實直入後級在音響性上有很多優勢, 經過前級就好像多了一層紗. 但最終我還是選擇經過前級, 因為聽感上更溫暖有感情. 我的喇叭是B&W 802D3, 也許換一對喇叭情況又不一樣.


我Altair G2.1經過綜擴Line in,聽感是感覺順順的,柔柔的,但是低頻虛虛的。
這聽感跟我之前Altair G1不同。
同樣是,經過綜擴,但是Altair G1中低頻整個飽滿許多。

當然後來改為Altair G2.1直入 E480的後級,一整個感覺就回來了。

===11.13更新===
原來差異在保險絲還沒run開...
保險絲run開之後...用Altair G2.1直入 E480的後級,
或者是Altair G2.1 -> E480 (多過一次AAVA前級) 聽感無明顯差異。
bigeyeboy wrote: 
基本上像挖洗大的N01XD...應該就足以擔綱音量控制的功用...

但是因為聽感才額外經過前級(或者是綜擴)? 或者是可有可無? ...(恕刪)

N01XD直入綜擴F05的後級,聲音是有足夠厚度的,也有相當的力度。

但N01XD只有數位音控,沒有實體音量旋鈕,只能靠app去調音量。而且35~40%音量就很大聲了,數位衰減太多,音質上有減損,反而享受不到直入的優點。

N01XD 正常接到綜擴F05,聲音細緻有感情,又能享受F05的全部功能,所以我不使用N01XD的數位音控。
bigeyeboy
看來我誤以為N01XD也是有類比音控...看來高階機傾向單一功能...
bigeyeboy wrote:
我Altair G2.1經過綜擴Line in,聽感是感覺順順的,柔柔的,但是低頻虛虛的
既然b大聽感是G2.1的前級比e480的前級好聽,事情就簡單了,至少確定e480可以出掉,然後開啟G2.1前級(音控)功能直入新的後級,至於再加一台獨立前級聲音是否會更好? 這並無標準答案,要看那台前級是否勝過G2.1的前級? 如果是掏寶數千元的前級一定更差,如果是數十萬等級的前級且音色走向剛好符合你的喜好則應會更好

無論如何,日後是否加前級應不至於影響現階段決定後級和喇叭,是否加前級是日後進可攻退可守,不急著現在決定

我PK過E4000(E480後繼機種)、E800、MC462的後級,也PK過A48、MA12000的後級,對這兩個品牌的音色走向還算熟悉,依b大對E480的前級聽感的形容 "順順的,柔柔的,但是低頻虛虛的" 和你之前對A48後級的形容都和我的心得很相似,感覺歐美系的擴會比accuphase的音色適合你

個人認為對聲音影響順序是: 喇叭 > 後級 > 前級 > DAC >> 串流機,尤其如果你的喇叭是803/4 D3/4這種透明、潛力高且難搞的喇叭,建議花在後級的心思和預算要多一點,因為後級除了和前級一樣有訊號電壓放大(且後級gain更高)以外還多了電流放大和喇叭驅動問題,更複雜更難搞影響更大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摘自「Accuphase」這個廠牌在技術手冊裡, 常見一段引君入甕的描敘 : 擴大機採用AAVA技術(Accuphase Analog Vari-gain Amplifer 電子模擬式音量控制), 排除機械性接觸點的音量構造, 音量控制在全模擬狀態下工作, 避免了目前流行的數位化音控過程中, 需進行兩次數 / 模轉換而引入的失真...
tedliu1024
ATTENUATION(模拟域衰减)-当没有独立前级的时候,解码器直接连接大增益后级,或者大增益有源箱,为了在合适的音量聆听音乐导致会使用较大的数字音量衰减幅度(例如-40dB)
tedliu1024
极有可能给音质带来较大困扰,由此产生了该功能的想法
既然講到數位音控,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LEEDH Processing 無損音控】?
有人了解原理嗎?
52203 wrote: 
既然講到數位音控,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LEEDH Processing 無損音控】?

有人了解原理嗎?

看到關於LEEDH Processing 的介紹,好像很厲害。  不過我Lumin  T1 的LEEDH音控實際使用心得是,減個20幾%音量就可以明顯聽出音質減損。

所以我使用LEEDH數位音控都是在10%範圍內,會超過這個我就起身去調管機的音量旋鈕了。 它比一般的數位音控好(app上可以切換LEEDH), 但要講無損音控,我覺得應該沒這麼神。
樓上問LEEDH Processing 無損音控的原理 ? 法國 Acoustical Beauty 原創發明、在2016慕尼黑音展首度出現, 在數位音樂再生播放過程中, 針對音控採無須大量運算的相鄰兩位數零餘除法, ( 質因數法, 小五數學課本有教 ), 取得確切的數位訊號振幅位準, 來達到完全無損的數位音控目的。而傳統之數位音控, 是由電腦內置音效晶片透過強力運算來換取精度的音控方式( 小數點四捨五入整除法 )...
實際商品中, 最早搭載 LEEDH Processing 的網路串流播放器的是3D Lab Nano Network Player, 首先開放原始碼交付電腦執行自編程式, 成為專注串流播放的優化平台,介面功能一流, 如經由 USB 插槽連結外接硬碟, 成為 DLNA Server, 可瀏覽音樂資料庫內容並播放...支援各式音訊格式,最高解析規格 32 bits / 768 kHz PCM及 native DSD256。( 讀取電腦資料庫檔案 FLAC 24 bits / 192 kHz, Qobuz 線上音樂 FLAC 24 bits / 96 kHz...)
這裡無意繼續幫他吹噓, 回到數位音控討論 : 以上 mconnect 播放的音量調整 ( 包括Roon 播放的音量調整 )都一樣,都是傳”命令”給 FPGA,然後 FPGA 再指揮 LEEDH Processing 執行真實音控...細節就專業了, 所以打住, 有慧根想更上層樓的, 請自己上網搜尋求解...
在音樂播放的世界裡, 任何音控都會壓縮動態、損耗音訊、增加失真, 不管數位類比, 大家努力的目標, 也就是讓播放的音樂盡可能保有原始動態與精度、聽到的是自然而純粹的聲音...
手邊剛巧有一台以ESS9068微晶片的數位解碼器兼前級, 剛才好奇試了一下音量鈕, 有顯示 :
DAC模式下, 音量固定為0db. 音量調節無效 – 正確...
無損很好, 有損也罷, 最終回到PCM...
PY8888 wrote:
個人認為對聲音影響順序是: 喇叭 > 後級 > 前級 > DAC >> 串流機,尤其如果你的喇叭是803/4 D3/4這種透明、潛力高且難搞的喇叭,建議花在後級的心思和預算要多一點,因為後級除了和前級一樣有訊號電壓放大(且後級gain更高)以外還多了電流放大和喇叭驅動問題,更複雜更難搞影響更大


感謝PY大建議,803/804潜力確實很高,可玩性很高,但是我沒覺得難搞啦。
有個好的基礎能反應出器材的變化,增加對於器材的理解,這是非常不錯的。

後級我也覺得事小,以AQ來說都是28db, 也有gain select, 因此搭配應該是非常容易啦...
我也還蠻喜歡AQ E480的聲音,因此同廠牌升級都是安全牌。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