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看來是G2.1前級平衡輸出gain比較大關係
後級輸入通常1.5v~2V滿趨
若G2.1音量轉一點就很大聲,或大音量時高音破音
那就是後級已失真
G2.1直出若能調大輸出gain,可在比較看看

當然~
訊源已有音控與前級放大,後級輸入又有gain可調整
中間是不需要再有放大線路,多一級多個鬼,又有匹配問題
但前級除了一級放大、音控與增益匹配,還有個很重要的多訊號切換功能
若無此需求,那倒無所謂
用簡單的電路分析及加減乘除來解這個問題
G2.1 Spec.
Max out 4.8V

E480 Spec.
180W@8ohms
Pre Amp in 190mV, gain = 18db (8), 14.2mV@1W
Main Amp in 1.51V, gain = 28db(25), 113mV@1W
Pre & Main amp 的輸入阻抗都是20K,因此沒有阻抗匹配的差異。

1. 直入的狀況下G2.1的輸出為1.51V(180W) & 113mV(1W),音量控制的衰減量為1/3.2(180W) &1/42(1W)

2. G2.1不用音量控制, 最大輸出 4.8V到Pre Amp,E480音量控制的衰減量為1/25(180W) &1/338(1W)

在第二種的設定下,前級先將訊號多衰減8倍,再放大8倍後傳給後級,這麼做有意義嗎?使用AAVA 的 E480前級能做到比G2.1的 passive volume 更小的THD+Noise?

沒有推不動後級的DAC,先把信號衰減再放大最好的結果也只是還原而已,怎麼可能會變得更好?
只有在下面的兩種狀況下才需要加前級:
1. 使用的DAC不夠高級只有數位音量控制,又覺得用一個VR做音量控制不夠發燒。
2. 需要Tone control 或 EQ 調音。

AQ AAVA 沒那麼神奇,也就是個16 bit的靜態dac,再以輸入信號做為dac的參考電壓而以,不多吹一點哪有那麼多人願意把錢掏出來?

在以還原為目標的前提下,再好的器材也只能做到不使訊號變差,別期望能變好。至於個人的愛好或環境補償的問題那又另當別論了。

樓主的Esoteric 加 Mcintosh也應如此,不解為何樓主的結論是加了前級會變得好聽,是用了tone control 還是前級裡面藏有不為人知的濾波器?
vicence
好文~
audience1421
過譽了
audience1421 wrote:
不解為何樓主的結論是加了前級會變得好聽
我以前和你有一樣的盲點,這問題我在143樓已回覆如下,如果有那裡看不懂的我可以進一步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本打算串流DAC前級N-05XD直入後級MC462 + 803D4,但..... 我之前分析認為「同一台DAC前級後面再多串聯一台前級,失真和雜訊比只會更差不可能更好.....」,其實這句話有盲點!! 因為DAC前級只當DAC時輸出電壓較高(一般2~16V)所以失真和雜訊比較好,若當前級實際聆聽時輸出很小可能只剩0.01V~0.1V音樂訊號小仍要保有低失真和低雜訊對前級線路是很大的考驗,越好的前級小訊號輸出時越能維持低失真和低雜訊

前級好壞的關鍵不在音控,其實一顆好的可變電阻就能達到不錯的水準(只是小音量左右聲道難平衡和不易整合數位控制),所以早期(含當今少部分)高檔前級都是用可變電阻但仍有高音質,前級音質關鍵在整體線路(當然包含音控)小音樂訊號輸出時是否仍能維持低失真和低雜訊,相關因素牽涉很廣包含輸入緩衝、音控、放大/輸出緩衝等所有線路、用料、布局、走線、供電、屏蔽....等綜合的成果,只能用聽的,無法由規格或線路架構看出好壞

以上談的是前級的客觀音質,至於不同前級線路有不同音染也會影響主觀音色喜好,這是另一件事,有時主觀音色符合喜好會比客觀音質好更重要,所以還是要搭配整套組合親自試聽PK才準
audience1421
所以你的結論是N-05XD的前級不如McIntosh的前級而非數位訊號源音響是否需要傳統前級。mc462輸出一瓦時所需的輸入約為100mV己是高電平信號了,你在pk時所用的功率該不會小於每聲道1瓦吧?
簡單回答
前級在從前就是一個好像可有可無的電路
可是無論前後級 綜合擴大機 裡面都有完整前級電路

訊源直入後級 有聲音啊 也可以推滿功率 那為何旗艦前級依舊存在呢?
很多東西不是只搞理論 實際結果才是真的
數學是一回事 電子電路 電子零件 並不完美

最後 自己高興就好 討論根本只是殺時間而已
jplin53 wrote:
簡單回答前級在從前就...(恕刪)

沒有前級那要聽黑膠和其他非數位訊號的人怎麼辦?
你這樣搗糨糊和稀泥不如不要回答
jplin53
只看一句? 黑膠有單獨整台唱頭放大器 前級訊號選擇也是功能之一 標題是現代數位訊源與前級的關係 音響如何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不容易被說服 實質交流才是真的 講再多不如實際聽見
見到諸位前輩往復討論關於數位' 類比' 前' 後級, 音控與音響相關情事, 但放生了一樣 : 藍牙音訊傳遞...
對資深玩家來說, 藍牙音訊惡名昭彰, 由於明顯要經過二次解碼與一次編碼, 類比數位變三次, 何況破壞性的壓縮與編碼過程, 各家格式又不相容, 早期所產生的音訊品質令人難以接受, 但是隨著技術的演進, 在推出 AAC' LDAC' aptX...編碼支援及各廠牌取得多重格式授權後, 已見到藍芽無線耳機滿街跑, 看來聲音和方便性也能讓大部份消費者接受。
有了接受度就有了市場, 在串流播放播機' 電腦' 平板' 手機上紛紛裝上了藍芽發射器, 而對應的接收裝置 : DAC' 前後級' 主動式喇叭' 耳機...一股數位音頻無線傳輸潮流似乎已佔據了大量市場, 就算傳統黑膠' CD播放器也都見藍芽蹤影...
有一段時間, 藍芽接收設備裝在哪個環節相當混亂, DAC? 前級? 後級?...前面後面? 有沒有通過擴大機原先之解碼' 壓縮或再放大? 因為脩關再多一次重複D/A或放大? 在經過一群玩家白老鼠試驗後, 目前技術已漸趨成熟一致...
音響大廠似乎也無法抗拒藍芽方便性的魅力, 紛紛推出藍芽音響產品, 較引人注目的是麥景圖的藍芽擴大機, 廣告這麼說[ McIntosh MB20 – 藍牙也可以很Hi-End...]他在音質表現部分, 這台擴大機內部的DAC線路, 能將藍芽傳來的數位訊號, 升頻至32bit/192kHz規格後再轉換為類比訊號...
今年2023藍牙技術聯盟, 又宣布藍牙提升到mesh 1.1最新版本, 接續在2021推出的5.3規範, 看來在家用音響這個部分, 很快也將普遍接納這個數位音頻傳輸方式, 來享受高品質音樂...
vicence wrote:
看來是G2.1前級平衡輸出gain比較大關係
後級輸入通常1.5v~2V滿趨
若G2.1音量轉一點就很大聲,或大音量時高音破音
那就是後級已失真
G2.1直出若能調大輸出gain,可在比較看看


本身前級輸出最大幅度是4.8Vrms,
是可以調Gain, 0db, -6db, -12db. 是直接調整類比音量R2R電組陣列。
放大電路以及DAC本身應該是固定放大。
大聲應該不會是問題,倒是比較意外的,小聲音量調整到10%-20%細節也都還有。
過去以為只有好的前級或是AAVA才能做到。
因此才又串了一級,不過實驗結果卻是是G2.1直入E480後級結果最好。
因此就可以開心的"只"找純後級了。
PY8888
能否比較分享G2.1直入後級時Gain, 0db, -6db, -12db三者聽感差異?
bigeyeboy
基本上跟調整音量一樣,無差異。
audience1421 wrote:
沒有前級那要聽黑膠和其他非數位訊號的人怎麼辦?
你這樣搗糨糊和稀泥不如不要回答


我的串流DAC Altair G2.1有支援MM唱放,以及一組RCA輸入。
輸入源較少可以加減用。
如果效果夠好,剛好可以精簡設備。只需訊源,後級,喇叭。
本文探討的 "前級" 主要指將(DAC)輸出調整到正常聆聽小訊號(大多在0.0XV~0.XV)並送入/推動後級的線路/器材,此前級主要由音控和前級放大器或buffer(gain=1的放大器)組成,此前級可以在DAC前級內,可以在綜擴內,也可以獨立一台。在此不談其他附屬功能(輸入選擇、唱放、耳擴、EQ .....)

整理Q&A如下:

Q: 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A: 簡單講角色還是 "前級",如果DAC已有音控,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2個前級串連起來重覆了,事實上應看成是後方的前級 "取代" 前方的前級,而不是 "多經過" 後方前級比較好理解,因為此時前方的前級音控關閉、輸出保持高電壓且不接後級,而是由 "後方的前級負責" 將音樂訊號調整到正常聆聽所需的小訊號並送達/推動後級"

Q: 如果DAC(如G2.1輸出4.5V)已有音控且輸出電壓已大於後級輸入靈敏度(如e480後級1.5V),是否還必須(must)於DAC和後級之間再加一個前級?
A: 沒必要!! (非must,但不是不行)

Q: 續上題,如果在該DAC與後級之間再加一個前級(或綜擴內的前級),聲音是否會更好?
A: 不一定,要看客觀上這個前級的音質是否比DAC內建的還好? 和用家主觀上是否更喜歡這個前級的音色?

Q: 理論上前方的DAC不變的情況下後方多串一個前級結果失真和雜訊比一定更差,為何多串一個較好的前級結果系統音質不一定更差且有可能更好?
A: 因為DAC只當DAC時輸出電壓較高(一般2~8V)所以失真和雜訊比較好,若當前級實際聆聽時輸出很小一般只有0.0XV~0.XV,訊號小仍要保有低失真和低雜訊對前級線路是較大的考驗,越好的前級小訊號輸出時越能維持低失真和低雜訊比。假設A、B兩個前級線路5V輸出時規格差不多一樣好表現都是90分,但降到0.1V時A=88分而B已掉到80分,輸出降到0.01V時A是85分而B已掉到70分.....,所以B只當DAC輸出放大/buffer固定高輸出表現沒問題,當前級接後級表相對差。大部分(非絕對)高檔的前級特性較像A,而大部分(非絕對)平價串流DAC內建的前級較像B(所以大多外接前級較好聽)

Q: 哪個前級比較好聽能否直接由規格或線路架構來判斷?
A: 沒辦法! 規格測試條件通常用額定電壓(較高)+固定頻率+連續正弦波,數據都很好但只能參考,因為實際聆聽時前級輸出的音樂訊號並 "沒那麼大",且重點是音樂訊號並 "非連續固定電壓固定頻率的正弦波",所以兩個前級測試規格一樣好不表示實際小音樂訊號失真也一樣小。即使不同DAC/前級/後級THD+N規格看起來都很好都差不多,頻響20-20KHz也都+/- 0.1dB,但聽起來除了音質音色可能差異很大,連頻率響應聽起來感覺都差了好幾個db....,如果再考慮個人主觀音色喜好和系統音色搭配,真的只能親自PK耳聽為憑

Q: 如果設備增益不可調且系統電壓增益太大不匹配,後級會不會截波失真? 音質會不會惡化? 是否拿掉前級改DAC直入後級增益變小聲音會更好?
A: 不可能因此產生 "後級" 截波失真,因為訊號進後級前會先經音控衰減,你音控還沒調大到後級截波之前你的耳朵已經先受不了或喇叭可能已先燒掉。如果要講音控調最大的狀況,即使DAC直入後級一樣會截波失真(因DAC輸出大多已高於後級輸入靈敏度)。增益匹配理想狀況是音控調最大時後級輸出剛好=額定輸出功率,這變數很多不一定能調到理想也沒必要理想! 就算DAC/前級/後級電壓增益可調,增益最匹配那檔雖可讓音控衰減負擔較小但放大線路增益改變音質音色也會變,綜合結果電壓接近匹配時音質音色不一定最理想甚至可能更差。萬一增益調整時發現增益匹配最佳化和音質音色最佳化有衝突,應以音質音色最佳化為主而不要管工程上的增益匹配最佳化,因為音響是給耳朵聽的,不應本末倒置。電壓增益調整或匹配對音質的影響不一定是正面的,沒想像重要所以大部分擴大機都省略增益調整功能
分享我第一次試聽MC462時同時PK了以下組合:
1. Accuphase DC-901 DAC > McIntosh C2700管前級 > MC462後級
2. Accuphase DC-901 DAC > Accuphase E800綜擴內建前級 > MC462後級
3. Accuphase DC-901 DAC > McIntosh MA5300綜擴內建前級 > MC462後級
4. Accuphase DC-901 DAC > 直入MC462後級

依線路複雜度和成本看是1>> 2 > 3 >> 4,但我的聽感喜好剛好反過來,是4 > 3 > 2 > 1,C2700(定價43萬)可能因是管機不合我口味,DC-901g聲音清新密實飽滿可省掉前級,但N-05XD的DAC和前級PK MA12000明顯都是MA12000勝出,這兩次PK答案都完全出乎我預料....由此可見DAC直入後級是否比較好並無標準答案

Accuphase DC-901 DAC規格: voltage Output 2.5V, type XLR balanced, output level control: 0db to −80 dB(digital) 23.4Kg

DC-901單一DAC功能竟然幾乎和一台e480綜擴一樣重,遠比串流+DAC+前級N-05XD的13.8 Kg重,這有無關係我不知道

可惜DC-901音量只能由面板up/down key調整無法遙控,否則我現在的系統可能就是DC-901(或後繼機型)直入MC462推803D4

我本打算N-05XD直入MC462後級,PK後發現我喜歡McIntosh的DA2 DAC卡和晶體前級勝過N-05XD內的DAC和前級,所以買C53(內含DA2 DAC和前級),雖C53然比N-05XD貴但聲音更好,且多了McIntosh西裝、藍眼指針、EQ旋扭等視覺上的附加價值

建議大家多花點時間多試聽多PK,結果往往能超乎想像,由試聽或PK結果再來討論推測可能的理論根據,會比沒聽過只憑不適用或有盲點的的理論妄下定論值得參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